叮!这里有份“节日健康秘籍”请您查收!
衣带渐紧终不悔
每逢佳节胖三斤
忙碌一年,七天长假,欢度春节,每日大鱼大肉,很多人的饮食、作息习惯自动切换成“过节模式”。亲友欢聚多了,吃喝玩乐停不了,这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值此春节来临之际,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特别奉上一份“节日健康秘籍”,希望大家都能够既“嗨皮”又“健康“的过好这个大年!
01饮食平衡
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是引起胃肠道等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平常按时进餐、一日三餐,消化系统形成了与饮食行为相适应的活动规律。节日期间的饮食不节,容易造成脾胃运化失司,“鱼生火,肉生痰”,形成痰湿或湿热的疾病,这也是为什么消化内科门诊胰腺炎、胆囊炎激增的原因。过年期间,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要搭配合理,并做到一日三餐“七分饱”刚刚好。
2. 睡眠充足
睡眠对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睡眠时间不足会增加腹围引起肥胖。当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会影响体内一种叫“瘦素”物质分泌。每日成年人需要7-8小时,儿童青少年则要8-9小时来保证充足的睡眠。
春节假期属于立春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可以适当晚睡,但是不要超过23点。另外,不能因为夜间饥饿,喝饮料、吃夜宵,可以喝一些脱脂牛奶,减少饥饿感。尽量按照平日上班模式制定起床时间,避免患上“节后综合症”。
3.限量饮酒
酒精是一种可以增加脂肪积蓄的物质,饮酒往往伴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节日期间避免不了饮酒,一瓶啤酒含有150卡路里的热量,如果一口气喝下几瓶啤酒,很容易过量摄入卡路里。因此,节日期间,尽量做到不喝酒,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可以在喝酒之前多喝水,以稀释酒精;每次举杯只喝少量的酒,而且举杯次数不要过于密集;饮酒前可以少量喝一些咖啡,帮助溶解中性脂肪,咖啡还能起到利尿作用。
4.适量运动
回到家后,很多人会选择熬夜打麻将、打游戏、追剧“放松”一下。殊不知,这些行为极其危险。
打牌最好不要超过3个小时,低头久坐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容易引起眩晕、下肢静脉血栓;成年人在家刷剧,连续播放模式容易让人忘掉活动,因此,可以设定闹钟,每坐30-60分钟,进行5-10分钟身体活动,做一组简单的舒展运动。另外,儿童青少年更应该控制操作电脑和玩游戏等屏幕时间,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建议青少年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三天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和抗阻活动。
5. 不喝或少喝饮料
长期饮用饮料会影响肠道菌群,使人体增加对甜食的喜爱和渴望,进而增加进食。
针对节日期间的饮食结构
推荐一种代茶饮
山楂荷叶决明汤
材料
焦山楂、荷叶、决明子
做法
1.将上述三种药材简单清洗
2.浸泡10分钟,放入养生壶中
3.设置煮汤模式,待结束后,饮用
方解
焦山楂,味酸,性甘、微温。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作用,春节期间难免鱼、肉等高蛋白饮食,焦山楂可以用于化解肉食积滞;荷叶,味苦,性平,涩,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的作用;决明子,味苦,性甘、凉,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作用;诸药合用,起到消食利尿通便的作用,尤其适合痰湿、湿热体质。
功效
消积化痰,利湿消肿
注意
阳虚体质、脾胃虚弱的人禁用
科室链接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成立于2008年,整合医院体检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建立的科室。
科室负责人施学清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先后师承于李铁、周升平主任;科室下设中医预防保健门诊和体重管理门诊。
中医预防保健门诊专门针对个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改善个人整体功能状态,实现疾病预防的科室。以“未病先防”、“病后防复”为健康管理干预为主要工作内容,提供中西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随访管理等服务;体重管理门诊是我市首家以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为主线,与多学科联合建立而成的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门诊。团队中汇聚了中医、康复、营养、内分泌、心血管、心理、运动训练师、儿科、妇科等多学科专家,对肥胖患者的治疗实施行之有效的策略,并进行规律的随访,实现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