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节后胆结石患者增多:关于胆囊的这些知识,是时候该了解下了......

发布时间:2022-02-10 浏览量:

节后胆结石患者增多:关于胆囊的这些知识,是时候该了解下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就意味着“敞开吃”,见到美食就克制不住食欲,经常吃到揉着肚子、扶着腰、打着饱嗝……但是 ,“敞开吃”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你真正了解吗?

医学指导

病例回放

        今年35岁的小马在几个月前,时不时会出现右腹部疼痛,想到可能是自己的老胃病又犯了,就没有在意。春节期间,亲朋聚会增多,加上作息时间不规律,小马右腹疼痛加剧并反复发作,怕延误病情的他马上来到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医生诊断马先生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经过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先生腹痛症状已逐渐好转。
        得了胆结石,很多人都没有明显症状,也不用吃药,似乎不是大事,为什么会突然急性发作呢?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李明月医生解释说,“原因有很多,其中饮食的影响尤为显著。过年期间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等都会诱发胆结石急性发作。”

什么是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有哪些危害

1. 急性发作,会引起剧烈疼痛。
2. 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3. 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诱发胆囊癌。

高危人群有哪些

1肥胖。肥胖是结石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倍。肥胖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量和肥胖程度成正相关,导致胆固醇分泌增加,诱发胆结石形成。
2饮食习惯不良。如喜食甜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等,过量的摄入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呈饱和状态,易形成胆结石。
3运动量不足。运动和体力劳动比较少的人,胆囊肌肉的收缩力可能会下降,从而引起胆汁排空的障碍,形成胆结石。
4糖尿病人。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能有效的抑制脂肪分解,而且二型糖尿病患者又常常合并有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最终会造成肝内合成的胆固醇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与磷脂含量比例失调,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水溶性差,容易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应如何治疗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胆结石缓解期,包括没有临床症状的胆石症。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服用抗炎药配合中药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来控制炎症发展。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运用自研中药配方,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针灸、中药封包等传统疗法,针对治疗胆囊、胆管细小结石,取得良好排石、抗炎、预防复发的效果。

手术治疗

        经常发作胆囊炎,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胆囊结石较多较大的患者,应尽早切除,避免诱发梗阻或胰腺炎等疾病。
1.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主流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可结合胆道镜取出胆管结石。
2. 开腹手术,如无法满足腹腔镜手术条件,比如腹腔粘连重,有明确腹腔镜手术禁忌等,可考虑开腹手术。
3.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管(胆囊)引流术,可降低胆囊压力,缓解急性症状,过后再择期手术。

无胆行么

通常人们比较担心,没有胆囊,行么?

答案是:行!

        李明月表示,胆囊切除后,人体的胆总管可以代偿胆囊功能,但胆囊切除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如部分术后患者可出现腹泻不适等,不过不用过于担心,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慢慢消失。

科室链接

        大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擅长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胰腺炎、胆囊炎、慢性阑尾炎、下肢感染性疾病及肛周疾病等;科室注重临床实践和创新技术,对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胃肠道肿瘤、肝胆胰疾病、甲状腺、乳腺疾病及各种腹壁疝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已常规开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肝脓肿穿刺引流、腹腔镜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及腹腔探查等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