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夏季如何防治“火热”的心
烈日炎炎的夏季已悄然而至,在这样的季节里,有些人会感觉到头晕、心悸、胸闷以及气短等不适症状,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他们的这些反应呢?这时候,我们往往要关注一下身体重要的脏器——心。
中医学认为“心”是人体所有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对各脏腑的活动进行协调。各脏腑在心的领导下各司其职,既分工合作,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就像一个倒垂未开的莲蕊。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主宰着人体生命的活动。
夏季由五脏中的心所主。在夏天,气候本来就很炎热,如果不注意饮食养生就很容易“上火”。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夏季“防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据心血管内科刘宁医生介绍:夏季人们“上火”分为两类,分别是“外火”和“内火”。
* 外火
“外火”,顾名思义,由外而来,是夏季自然界的高温引起。预防“外火”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避免烈日的直接照射。夏季一天中日照最强烈的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有条件的话尽量不要在这一时间段出门。即便是出门,也要做好防晒工作,如涂防晒霜、戴遮阳帽、打遮阳伞。同时还要尽量保持室内的凉爽,降温通风,使外火不能入侵。
* 内火
“内火”是由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而出现的内热。阴和阳在人体内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运动中保持着和谐的。阳是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人体内阳过多了就会有热的表现。阴是寒凉的、下降的、晦暗的,人体内阴过少,就会造成阳的相对偏多,还是会有热的表现。只不过前一种热是因为阳过多引起的,中医称为实热,后一种热是因为阴不足引起的,中医称为“虚热”。
因为夏季为心所主,所以夏季五脏中,最容易报火警的就是心。阴不足引发的火,只能通过滋阴来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夏季心的虚火比较旺的人,可以喝点莲子大米粥,或者用一些具有滋阴功效的中药比如麦冬、生地黄等泡茶喝。对于虚火,要是判断错误,用苦寒泄火的药来治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火热的症状不但不会好转反而会加重。
那么,夏季我们该如何防治“火热”的心?刘宁医生说,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炎炎夏日,补水为妥
盛夏季节,气候炎热,大量出汗容易耗伤津液。“汗为心之液”,与血一样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中医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因此,在夏季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注意补充体内丢失的盐分,出汗太多时,可以喝一些淡盐水,西瓜、绿豆都是消暑佳品,夏日食用最佳。
二、冷饮降温,适度为宜
夏季适当吃冷饮可以防暑降温,但也要注意不要过量,吃得太多就有害无益了。胃肠受到大量冷饮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由于夏季外界温度较高,人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胃肠里的温度也比较高,突然受到冷饮的刺激,会引起胃肠痉挛,引发腹痛。所以夏季吃冷饮,适度为宜,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三、营养均衡,清淡为佳
保持平衡饮食,荤素搭配,以富含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谷物、蔬菜和水果为主,少量优质蛋白为辅;防止暴饮暴食,以免因迅速增加血容量而加重心脏负担;少吃盐和刺激性食物;适当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人,以防肥胖过度而引起冠心病;服偏食和不按时吃饭的习惯。
四、改掉不良习惯
要克服晚睡晚起、不爱活动或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的不良习惯,特别要注意戒除吸烟、饮酒的不良嗜好。

五、午后小憩,养心安神
中午适当午睡,不仅可弥补“大睡”之不足,迅速消除疲劳,而且能诱发对长寿有益的深度睡眠,因而是人人皆宜的夏季养生“项目”,老人及体弱者尤需午睡。医学专家在实验中发现,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30%。但须注意:夏季午睡也有学问。一是午睡时间不宜太长,最佳时间是30分钟至1小时。深睡可恢复体力,浅睡有利于脑力,故体力劳动者睡眠时间最好在40-60分钟,脑力劳动者睡眠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二是调整心境,安然入睡。宋代诗人陆游说:“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什么是睡方?即在心中排除一切杂念,以获得最好的睡眠效果。三是饭后不要立即入睡。因为刚吃完饭,消化系统正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午睡会降低消化机能,故应在饭后10-30分钟后睡眠。四是要卧床而眠,不要伏案或靠在沙发上睡,这会造成吸入氧气不足,头部血流量减少而出现“脑贫血”。若伏案而睡以手代枕,会压迫眼球,使手腿麻木,某些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五是要选择好的环境。不要在喧闹的场合午睡,以免影响午睡的质量。也不要在屋檐下、过道里或露天迎风处睡,因为入睡后体温下降,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被风一吹易受凉感冒或诱发其他疾病。六是在身体感到需要午睡时才睡,如为了午睡而去服安眠药那就大可不必了,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六、保持平静心态
只有心静才能安神、制怒。交感神经不过于兴奋,体温平稳,内热就不会产生,“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
七、心火尤盛,波及周身
为什么有些口舌生疮的人,尤其是生疮部位在舌尖的人,医生会说他是心火过旺。为什么心有火会影响舌?心和舌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尖和心有内在的联系。心火亢盛,火热循经上炎到舌尖.所以舌尖发红;火热灼伤血脉,所以舌尖腐烂生疮、疼痛。而且从脏腑表里上来看,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热就会影响到小肠,出现小便涩痛甚至尿血等症状。这时候的治疗,仅仅清心火还不够,同时还要通利小便,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疗效。
夏季养生要“防心火”,尽量减少“外火”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对于内火,除了用药治疗以外,还要多饮水,多吃水果,通过清热消火、解暑降温来降“内火”。除此之外,保持性情的舒畅,不急不躁,就会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保证睡眠,适当午休,使“内火”不能自生,让我们能够安全舒适地度过炎炎夏季。
连线专家
刘宁 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分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膏方委员会委员。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学习心血管内科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介入治疗;为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届名老中医师带徒继承人,潜心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疾病。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失眠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尤其擅长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失眠引起的心血管神经症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