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网站首页> 健康科普> 正文
独特的自然环境,让大连的春天在绵长中自带几分猛烈,老百姓都亲昵的称它为“春脖子”,春脖子长的大连最擅长的就是万变不离“猛烈”的大风:顺风不用自己走,逆风一步别想走;PK发型不乱只是浮云,三七分、四六分、大背头,只要调整好头的角度,想怎么分就怎么分......每年都被吐槽的春日大风,在中医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风邪致病千奇百怪 微风吹拂,万物复苏。中医认为,风本为春之主气,但它也会变成致病的邪气,这时候就变成了风邪。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邪气,可结合寒邪、湿邪、热邪成为风寒、风湿和风热。风邪一年四季都有,杂和四季不同的邪气,致病千奇百怪。因此,《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 现代医学解读“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时认为,风邪是指病菌、病毒等引起疾病的因素,可通过侵犯呼吸道,引起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疾病,甚至可诱发冠心病、风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病变。那么,多风的春天里,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衣:春捂还是很重要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穿衣虽不及冬天里的厚重,但脱衣也不可过早。经常看到喜欢美丽的年轻女孩,衣着单薄,脚踝裸露,熟不知风邪无处不在,风邪挟带寒邪、湿邪就会变生各式疾病。 食:春日宜喝姜枣茶 备料:生姜10g 大枣10g 做法:将生姜、大枣放入养生壶中,水开后,小火慢煮5分钟 生姜、大枣虽为生活中的平常之物,却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姜性味辛温,温胃散寒;大枣性味甘温,补中益气安心脾。生姜芳香而通,得大枣相合,乃不至过散而耗气;大枣黏腻甘守,得生姜辛散,乃不至过守而碍脾。二药相互配合,得辛甘化阳之功,却又刚柔相济。姜枣同用,调营卫,和表里,和阴阳,亦充分体现传统医学“中和”的人文思想。可见姜枣虽寻常,却不可小瞧。 住:开窗关窗都要及时 风邪最易袭阳位,因此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春天多见流感、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建议家中多开窗,让流通空气,晚间关闭门窗,注意防止风从后背吹,以防”虚邪贼风”。一来,背部为人体之阳,二来,风府穴在脑后,是头部最薄弱的之处。如果背部受风,易导致头痛、颈部僵硬,甚至偏瘫等症状。在风府两侧分布着风池穴,受风邪侵袭后容易出现感冒、眩晕、头痛等症状。 行:过敏体质必备口罩 风邪善行而数变,春天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难免空气中充斥着花粉、灰尘、尘螨等物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无异于灾难,建议这类人外出应戴口罩。 连线专家 施学清 副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一批大连市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大连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大连市医学会科研分会委员。 专业擅长: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经典理论下,提倡药食同源,通过改善患者日常起居饮食,兼用周氏“理脾胃、调气血、保津液”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治疗湿疹、白驳风、黄褐斑、痤疮、脱发等头面部损容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