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肝应春气 春当养肝

发布时间:2023-02-13 浏览量:

肝应春气 春当养肝

 

春季从立春开始

止于立夏前一天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自然界阳气生发, 万物生长生机盎然,人体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也活跃起来。春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于肝,著名医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能抓住时节,好好调养肝脏,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么,春季该如何养肝?

医学指导

 

情绪—通达舒畅


       肝主升,喜条达疏泄,恶抑郁。要想肝气顺应自然,首要一条必须重视精神调养。如果思虑过度,日夜忧愁不解,则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气郁结,气血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等。肝气不舒影响情绪,会出现头痛、急躁易怒、胃脘痛、胁通等病症。所以,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

饮食—少酸多甘


       养肝得法,将为一整年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养肝不利,则会累及脾、肺、肾的养护。肝脏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及调节情志的作用。

       按中医五味入五脏的观点,酸入肝,如果春季多吃酸味食物,会使本就处于上升趋势的肝气更旺,进而伤害脾胃之气。一年之计在于春,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甘味入脾,春季多吃甜味食物,如大枣、山药等。少食酸味食物,如山楂、酸梅等。补益脾气,可以防止肝气过旺,为夏季养生打好基础。元代丘处机著有《摄生消息论》言:“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顺应春升之气,春季可以多食微辛的食物辅助阳气挥发,如春韭、洋葱、大蒜、魔芋、生姜等味辛食物。

       春季还要注意营养全面,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奶、鱼、肝、豆制品等,以保证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需要。少食动物脂肪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莴笋、胡萝卜、芹菜、花菜、藕、荸荠、豆芽、油菜、菠菜等甘淡凉润之品,能生津润燥,防止阳热过亢。春季气候干燥易缺水,应多饮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起居—早睡早起

       春季阳气升发,推陈出新,春季昼长夜短,太阳升起时间比冬日早。早睡早起,可以顺应日出节奏,与大自然一起迎接阳光普照,吸收阳气,以助体内阳气升发。阳气是生命之本,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决定着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阳气旺则身体健。阳气虚会导致人体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身体御寒能力下降。此外,阳气还有“卫外”和“固密”的作用,阳气旺且卫外固密好的人,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运动—和缓适度

       春季是万物萌发的大好时节,也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的重要方法。人们应走进大自然,尽情吸收春的气息,活动四肢全身,以助肝气生发,使生命之气从冬季的潜藏中解脱出来,吐故纳新,焕发新的生机。适当的锻炼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初春季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散步、踏青、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过于剧烈,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易耗阳气,对养生不利。此外,初春时节,昼夜温差较大、早晨气温较低,而且春天风大易伤阳气,人也很容易受风寒。锻炼时要注意保暖、防感冒。


科室链接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采用西医学诊疗技术,结合中医的理法方药治疗各种消化内科疾病。在口服汤药的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治疗手段,在慢性肝病、功能性胃肠病、反流性食管炎、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拥有先进的高清放大胃肠镜系统,早期筛查胃肠道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