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为什么进行牵引治疗?应注意什么?
牵引,是骨科医生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施加牵引力和反牵引力,让骨折的骨头回到原来的位置,或者保持已经复位的骨头稳定。
牵引三种方法
1.皮牵引
无创,简单易行,但牵引重量小,一般不超过5kg。多用于四肢牵引。行下肢皮牵引时,牵引不能压迫腓骨头部(小腿的外侧部,膝关节下面),以免压迫腓总神经,导致肢体麻痹。
2.海绵带牵引
将海绵带平铺于床上,用大毛巾包裹需牵引的肢体,骨突处垫以棉花或纱布,将肢体包好,扣上尼龙搭扣,拴好牵引绳,进行牵引。
3.骨牵引
牵引力量大、持续时间长,因为是有创牵引方式,所以可能发生感染。常应用于颈椎骨折、脱位,肢体开放性骨折及肌肉丰富处的骨折。
4.兜带牵引
枕颌带牵引:常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等。卧床持续牵引时,牵引质量一般为2.5~3kg;坐位牵引时;牵引质量自6kg开始,可逐渐增加至15kg;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牵引时,避免枕颌带压迫两耳及头面两侧。
骨盆水平牵引:将骨盆兜带包托于骨盆,在骨盆兜带上加适当重量,可定时间歇牵引。也可将特制胸部兜带拴在床架上或将床尾抬高20~ 25cm行反牵引。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骨盆悬吊牵引:将兜带从后方包托于骨盆,前方两侧各系牵引绳,交叉至对侧上方通过滑轮及牵引支架进行牵引。常用于骨盆骨折的复位与固定。牵引重量以将臀部抬离床面2~3cm 为准。
牵引的注意事项
牵引期间请保持平卧位,肢体或者身体长轴和牵引方向成直线。
牵引重量根据病情部位及体重决定,不可随意加减或移去;如果牵引过程中,牵引用的秤砣落地面请及时报告医生,不可自行处理。
注意保护穿针针眼部位不受触碰、不受污染,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不可随意将牵引针推送回去,增加骨感染的机会。
枕颌带牵引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如果感觉头晕恶心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牵引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牵引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牵引方案,包括牵引的重量、时间、角度等参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牵引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