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了一跤,我原以为自己这次挺不过去了,多亏了牟主任团队精湛的医术,我又可以走路啦!”——88岁高龄老人张奶奶,在经历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激动地对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说道。
近日,高龄老人张奶奶在家附近散步时不小心摔倒,当时感觉右髋部疼痛难忍,完全不能活动,家人马上将她送至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牟传勇主任接诊后,结合影像学,诊断张奶奶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
入院后,骨科团队联合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方面评估,最终决定采取机器人辅助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二日,张奶奶便可以下地走路,配合穴位敷贴、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促进术后恢复,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高龄老人骨折
手术不再是禁区
牟传勇主任表示,高龄老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若身体条件允许,尽早行手术治疗,争取早坐起、早下地。如果诊治方法不当极易引起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保守治疗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极高,部分出现骨折不愈合,并需卧床牵引治疗至少半年才能站立行走。
2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术
对于80岁左右高龄老人来说,行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不仅容易发生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高龄老人多伴有骨质疏松或认知功能障碍,还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
3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通过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可以让老人站起来,提高老人生活自信心,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风险。所以,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在机器人辅助引导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近年骨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它仿佛给医生佩戴上了瞄准镜,使髋关节置换手术更加精准细致,把困难的手术简单化、数字化、智能化。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使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22年引进骨科机器人至今,在院长、中西医结合骨外科学科带头人齐志明教授的带领下,已完成多例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这标志着市二院骨科从手术技术到治疗手段全面迈入“机器人时代”,不仅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骨科医疗模式,还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人工智能辅助下精准医疗带来的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