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一份核酸检验
可能只有两步
登记采样
到相关APP上查询结果
对于PCR对核酸检测人员来说,采样完成,这才是他们工作的第一步。样本接收、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判断……每一份样本检测,都要经过繁琐的几个步骤。
在PCR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日夜兼程下,“阳性”与“阴性”在这里得见分晓。一个阳性标本的报告更是慎之又慎,在出现阳性基因需立即上报的要求下,接下来的复核工作更是至关重要。从一个阳性结果Ct值的出现,到两种方法同时复检,PCR实验室工作人员经常是全天超负荷运转。

标本一到就归位,延迟几小时下班、白天黑夜无概念,这些更是成了常态,只为保证每一个核酸检测结果都有据可依,及时、准确发布。
科室团队全力以赴
无论个人有多大困难
他们都舍小家顾大家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一直坚守
检验科副主任张宁宇顾不上父母更顾不上儿子,哪怕儿子处在高三关键时期。早出晚归已经成为她的常态,和儿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见面的机会却很少,就连儿子生病的时候,她都无暇去照顾。
王萌萌自踏入PCR实验室的那天起,为了全力投入到工作,便将1岁多的孩子送到了爸爸妈妈家。她自嘲自己是“幸福的啃老族”,心里却满是愧疚。在得知爸爸妈妈核酸阳性后,她把孩子“转运”到爷爷奶奶家。当奶奶打电话告诉王萌萌,孩子高烧到惊厥时,她心急如焚,但深知自己的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把手头工作完成后,她才被张宁宇主任“撵”回家。
脱下防护铠甲之时
僵硬的身体、微微发抖的双手
湿透的衣衫、脸上深深的压痕是
所有核酸检测人的缩影
手没破过皮
手腕、胳膊没疼过
都不叫检验人
一个班次的工作下来,许多人的手掌都被磨破了,他们的手指都经历了破损、修复、再破损的过程。疫情三年,检验人的大拇指和食指都有了一层茧。长时间的操作让手臂变得僵硬,脱去防护服时,连手都是颤抖的。除了手臂,肩颈、腰背,浑身上下就没有不酸痛的地方。对抗疫情这三年,有不少检验人都因此患上了腰肌劳损、颈椎病。

在临检体检实验室,尚璐正准备用左手提起试管准备试剂材料,右手基本帮不上忙。由于之前连续在PCR实验室工作,导致尚璐右手手腕韧带拉伤,医生建议她好好休养,但是她依然选择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得知这一消息,张宁宇“命令”她回家休息。考虑到右手受伤会影响核酸检测速度,她却选择退出PCR实验室,投入到临检体检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中。“在这个艰难时期,我不能退缩,右手不行,我可以用左手”尚璐说道。
工作虽然很辛苦,很劳累,但没有一个人掉过队。说起这些 “战友”,检验科副主任张宁宇心疼地说:“除了PCR,检验其它组的同事也都非常辛苦,总院2楼临检室组长王雪雁基本没有休息过,周末也来医院值班;生化组组长王兴善、临检体检室潘善越在完成手头工作的情况下,会利用休息时间来支援PCR工作。昨天王兴善连续工作10个小时了,就中途眯了一小会……”
肩上有责、心中有光。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PCR实验室的医务人员坚守在我们看不见的“战场”,尽管感到疲惫甚至狼狈,但仍然每时每刻都在倾尽全力,以精准、高效的检测手段,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