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从白天到黑夜,抗击疫情,二院人全力以赴,见证医者担当!

发布时间:2022-09-09 浏览量: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
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


       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市二院有这样一群“逆行者”:支援全市区域核酸检测、省集中救治大连中心、大检医学检验实验室、隔离医学观察点、大医附三方舱医院……他们虽在不同的岗位上,却有着相同的坚守。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
“天使白”防线

共产党员 总是要第一个走在前面的

       当接到外出采样任务时,创伤外科主任应凯主动报了名。防护服穿在他身上像手术衣一样服帖,一双经常做手术的手,核酸采样时也是毫不逊色,依旧那么娴熟到位。当满头大汗、又饥又饿的脱下闷热让人窒息的防护服,幽默的应凯主任还不忘一句调侃:“还好在手术台上练就了这身不吃不喝的本领。”

“疫”切困难 都可以被克服

       在瑞丰园社区核酸采样点,市二院康复中心护士尤静因意外崴了脚。“痛可以忍着,但不能耽误核酸采样!” 不想因为自己而打乱核酸采样工作的安排,顾不上疼痛,尤静一瘸一拐走向下一个流动核酸采样点。两个小时后,采样工作全部结束,她在社区简单做了下处置,随后被送回医院做检查,CT显示“右踝关节骨折。” 尤静表示,“当时知道自己脚有挫伤,最好办法是‘制动’,防止挫伤进一步加重。但是当天任务没完成,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希望和同事们把当天的任务完成。”

       手术室护士林波家里父母近80岁了,她的妈妈患有脑动脉瘤破裂、白血病和右股骨远端骨折,卧床不起,需要人24小时陪护,爸爸仅可以自理。但她看到医院需要她,她做通姐姐的工作点对点接过来照顾父母,而她则直接住在医院里,随时准备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当城市静默,如何出行便成了需乘坐交通工具上班的医务工作者头疼的事问题,为了确保采样当天凌晨5:00前赶到医院,按时集合,科研与学科建设部崔明非在网上订购了一辆自行车,打破了医院与家距离“10公里”的束缚。“这样既绿色环保,又不耽误抗疫”崔明非说道。

我一定要上 不然退休后就没机会了

       在泡崖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这样一支“夕阳红”采样队伍:他们由张伟、洪汝清、孙庆华、林屏、蒋为、孙国力、王新会、吴波组成,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在50以上。而这里的“年轻”采样队伍平均年龄也都在45岁以上。社区副主任周正国,护士长张钰带领两支队员们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爬楼、入户、点位蹲守、封控楼、管控楼、养老院、企业商铺……持续的采样让这两支队伍疲惫不堪,在脱掉大白时,他们不得不多休息一会才能步行走回社区。可是他们从不抱怨,也没有人掉队,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快尽早完成”,确保大数据的及时、精准。

一家三口齐上阵 并肩逆行同抗疫

       坚守不退缩,是市二院吕大川、牛杰、吕昊天一家三口无言的约定。一家三口齐上阵,兵分三路,各司其职,成为疫情防控一线上的“最美一家人”。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检验科吕大川每天六点前就开始负责接收全院的血液标本、病理标本、核酸标本和外送标本等。当有疫情发生,吕大川每天都会拎着几十斤的物资和全院的核酸样本,精准掌握样本转运时间,多趟往返本院和南石道街PCR实验室。尽管胳膊酸、腰腿痛,但他知道,时间紧任务重,他只能与时间赛跑,为院里的检测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全力保障检验科的相关工作。

       “吕昊天,支援任务你赶紧报上名,我已经报名了!” 除了坚守预检分诊岗位,母亲牛杰会忘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抗疫前线工作。
       随着父母的脚步,儿子吕昊天成为市二院康复中心的一名康复治疗师。“我想,父母就是我的榜样,他们时刻鼓舞着我”吕昊天说道。无论是去支援瓦房店、金州,还是到现在的市内五区外派采样任务,处处都会有他的身影。

用青春书写 防疫担当的“00”后

       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的刘真瑜是一位入职不到一年的新员工。当疫情来临的时候,她主动报名请缨。上一秒,她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这一秒,“00后”的她披上“战袍”,冲在抗疫一线。“科里的每一个姐姐都是克服困难坚守在一线,由于人手不足,有的人下夜班本该休息,但却依然支援核酸采样,她们都很辛苦,而我只是医护工作者中最普通的一员,我年轻,真没觉得累!”当小编联系到刘真瑜时,她正在忙着采样,匆匆挂下电话。据了解,她已经连续三天参加外派采样了,只为让科里其他人多休息休息。

       图片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只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一道缩影。疫情下的市二院,全院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他们用坚守汇聚成一道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的抗疫洪流。他们都是这场没有硝烟战斗中的优秀战士,更是守护健康的最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