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工作会议。新一届委员会成员齐聚,不仅总结过往、明确方向,更用扎实的部署为医院医疗科研 “保驾护航”。
患者权益是 “第一准则”
副院长杜红旭在讲话中强调,伦理审查不是科研的“绊脚石”,而是“安全阀”——核心目的是保护患者权益,同时兼顾临床研究的科学性,最终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她还对医学伦理委员会未来的工作寄予了殷切希望。

科研与学科建设部部长汪莉宣读了《关于调整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通知》文件。
新当选的周正国主任委员代表全体委员作出郑重承诺:坚守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尊重、受益和公正”的三原则,发挥伦理审查为临床研究的保驾护航作用,保护研究参与者权益,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审查30项项目,培训全覆盖
会上,对2025年上半年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医学伦理委员会在2025年上半年共审查各类项目30项,其中新技术应用20项,省课题申报项目5项,市课题申报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1项,论文2项。
2025年上半年医学伦理委员会共召开会议4次,开展培训3次;13名伦理委员会委员参加了辽宁省药学会主办的“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培训讲座并通过了考试。
新一届委员会 “首秀” 亮眼
工作会后举办了2025年度医疗新技术应用中医类和检验类项目初审会,中医类技术的安全性、检验类项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诊疗体验——比如新的中医外治技术是否会有副作用、新的检验方法是否靠谱,都需要伦理委员会从“患者获益”“风险可控”等角度严格审核。这是新一届伦理委员会调整后的“首次履职审查”,最终审查任务圆满完成。不仅展现了新一届委员会的专业能力,也为后续更多医疗新技术“合规落地”打下基础。
为了使伦理审查工作更加严谨规范,医学伦理委员会还进行了伦理相关知识培训。
医疗科研的进步,从来不是“野蛮生长”,而是在规范中前行。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将会进一步完善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推动医学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