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园地] 【节气养生】小雪成冬 天冬地降

发布时间:2016-11-22 浏览量:

【节气养生】小雪成冬 天冬地降
 

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240°,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周正国提醒,天气由凉转冷,北风凌冽,小雪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宜“负阴抱阳”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人们避寒就温,运动减少,远离阳光,容易情绪低落,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中医养生注重太阳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中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2、宜“养肾按太溪”

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养生小技巧,就可以自己给身体注入一些能量,秉承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强身健体就指日可待了。

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压“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晚上9点,每次按揉30下,宜采用坐姿。用手指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才能达到效果,另外要坚持每天按揉“太溪穴”才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3、宜“养阴清热”

小雪节气开始,北方室内供暖良好,温度适宜,屋外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如出现口腔溃疡、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寒冷的天气,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周正国副主任中医师提醒,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多吃白菜、萝卜,它们都是当季蔬菜,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文:国家级名老中医、辽宁省名老中医李铁学术经验继承人 周正国

专业擅长: 中医养生、急、慢性脑血管病、睡眠及心理障碍、卒中后焦虑、抑郁及血管性痴呆的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