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园地] 春季养生 养肝为先

发布时间:2016-03-14 浏览量:

春季养生 养肝为先
 

  导语:春季从立春开始,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六个节气,止于立夏前一天。从养生学来看,一年分四季,四季由春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才能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季为什么要养肝?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候开始回暖。草木开始发芽,蛰藏之生物又开始活动起来,自然界充满了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人体也和万物一样,随着气温的回升,阳气开始升发。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趁势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故春季养生保健应以“养肝为先”。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意思是说,肝脏是人体中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正因为如此,肝脏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我们一定要把肝养好,才能使它充分发挥作用,保卫我们身体的健康。
中医学认为,肝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包括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调畅气血,二是调畅情志。春天阳气生发,肝气应春,也应该是活跃的,如果肝脏功能失常,肝气郁结,气血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等。肝气不舒影响到情绪,就会出现头痛、急躁易怒、鼻子出血等病症。因此,春季最应注重养肝,要保持心情的舒畅,以顺应肝气伸展、调达的个性。

  饮食调养

  吾师周老认为,春季养肝首先从饮食做起。中医理论讲酸味入肝,甜味入脾。春季肝气旺盛,如果过食酸味,会使肝气过旺,肝木克脾土,容易损伤脾胃,因此在饮食方面,要适当减少酸味食物,增加甜味食物,保护脾胃功能,以防止过旺之肝气的侵犯。元代丘处机著有《摄生消息论》言:“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春季还要注意营养全面,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奶、鱼、肝、豆制品等,以保证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需要。少食动物脂肪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莴笋、胡萝卜、芹菜、花菜、藕、荸荠、豆芽、油菜、菠菜等甘淡凉润之品,能生津润燥,防止阳热过亢。春季气候干燥易缺水,应多饮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情绪调养

  在情志方面,中医理论认为,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因为肝的生理特性是主疏泄,主升发。所以说人的心情舒畅、气血调和,肝功能就正常,人体就健康无病。如果发怒或情绪激动,就会导致肝气或肝阳升动太过,体内的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反之,若心情抑郁,导致肝气郁结也会发生疾病。所以,注重调杨情志,保持心情愉悦,切忌情绪郁闷,愤然恼怒,这是春季养生的一大关键。



  起居调养

  在日常起居方面,《黄帝内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思是说,春季阳气升发,推陈出新,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保护生机,早睡早起,披散开头发,舒缓其形体,漫步于庭院之中,使意志升发,心情畅达,以适应春季升发疏达、向上向外宜散的特点。所以,春季我们应该早起,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到户外进行日光浴,并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散步、慢跑等活动,也可以到大自然中踏青赏花、游山玩水,以锻炼身体、怡情养性,减少疾病的发生。



  另外,春季养肝还可以常按太冲穴等穴位。太冲穴是肝经非常重要的穴位,有人把它的作用比做菊花,有清肝降火、清利头目的作用。春天是肝气偏旺的季节,按摩太冲可疏肝解郁,起到养生作用。该穴位于脚背上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结合处向后的凹陷处。每天坚持用手指按揉太冲穴2分钟就可以了。



  指导医师:刘宁 副主任医师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分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膏方委员会委员。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多次进修学习。为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届名老中医师带徒继承人。
  专业擅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工作多年,形成独特的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失眠等心血管常见病,尤其擅长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失眠引起的心血管神经症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