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避免老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要做到这三点提到骨折

发布时间:2021-04-23 浏览量:

避免老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要做到这三点提到骨折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疼”
养几个月就好了
事实上,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
对于老年人来说
死亡率高到难以想象
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医学指导


髋关节是“易碎品”
髋关节,俗称大胯,由髋臼、股骨头、关节囊以及韧带构成,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稳定的、较为复杂的大关节。健康的髋关节是维持人体活力的重要前提。

不过,髋关节是个“易碎品”,由于老年人骨骼的抗损伤能力下降,外伤导致髋关节骨折的概率也随之升高。
中国人的髋关节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全球30%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中国。老年人髋部骨折最常见的是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骨折的两大“帮凶”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最常见的病因,骨质疏松会导致人体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更加容易发生骨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为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46.4%。
2.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髋部外部撞击骨折最常见的因素,因此老年人变换体位时宜缓慢,同时要正确服用药物,减少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可能引起跌倒的因素。
髋关节骨折并不可怕,积极预防是关键
1. 预防骨质疏松
首先日常可以通过饮食改善营养结构,提高钙的摄入量;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光照可以提高机体维生素 D 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同时戒除诸如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等。
其次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骨质疏松药进行积极治疗,包括促进骨形成药、抑制骨吸收药及具有以上双重作用的药物等。
2. 预防跌倒  
关节周围肌肉强大可使关节稳定。在进行跑步、骑车、走路等负荷较轻的有氧耐力运动基础上,可结合俯卧撑、平板直撑及举哑铃等抗阻锻炼,避免剧烈跑跳及持续加大关节负荷的运动。老年人还可以练体操、打太极等,增加关节柔韧性,增强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同时要注意活动范围内是否有水、冰、台阶等障碍物,避免意外摔倒。
3. 及时就医
髋关节骨折本身并不可怕,但这些并发症会严重消耗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
出现外伤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少人认为老人年纪大了,经不起手术,因此,当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一些人会选择保守治疗。可是,保守治疗必然导致卧床时间较久,这样一来,并发症便会随之而来。
常见并发症
最为致命的是肺炎
最凶险的是血栓
最麻烦的是褥疮
其他还有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等
盲目的选择保守治疗,死亡风险远高于手术
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和致畸率超过50%;女性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为19%,男性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为39%;老人一年内死亡率达20%~50%,这也是髋部骨折被称为老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原因。
而且老人罹患内科基础疾病的比例高,身体机能差,很难从髋部骨折的打击中走出来,因此保守治疗成效甚微。如果没有手术绝对禁忌症,借助目前先进的医疗技术,建议患者及家属接受手术治疗。

1.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行微创治疗,应用髓内针固定,术后即可坐起,避免长期卧床,愈合后下地行走。

2. 股骨颈骨折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头置换术,术后1周即可下地行走。
手术后患者由于骨折导致的剧烈疼痛可以得到缓解,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进行翻身、坐起等活动,促进排痰,减轻褥疮、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科室链接:
创伤一科为辽宁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
科室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科伤病,应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法治疗各种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及急、慢性骨髓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骨折并发症。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内固定、外固定、手法复位等)对四肢、关节各种复杂骨折、创伤均取得满意效果。
开展各种人工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置换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