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药膳帮您调脾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合称为“四立”。做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古代帝王将举办迎冬大礼。
大连在立冬节气更多的表现出晚秋的景象,天气没有像北方那样开始下雪,部分小区开始提前试暖气,加上秋天的燥,有人会出现咽干,咳嗽,睡眠不好的症状。面对即将来到的冬季,我们需要如何调整生活习惯?
医学指导

冬季养生原则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作息时间要调整
经历了春的生、夏的长、秋的收之后,自然界将进入“草木凋,蛰虫去,地户闭塞,阳气伏藏”的状态,就是上面所说的“闭藏”。《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描述立冬的三候:“初候,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二候,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可见立冬是进入冬季的开始,一切都刚刚开始有冬天的迹象,水虽然结冰,还是薄薄的,地虽然上冻,还未被冻裂得出现一道道裂口,阳气开始下沉,动物开始储藏食物,准备冬眠;人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继续将秋天收敛的阳气,进一步闭藏起来,宜周密,不烦劳,养精蓄锐,这样做才能“无扰乎阳”,为明年春天阳气的萌发做准备。如何才能“无扰乎阳”?
首先,睡眠要早卧晚起。
和秋季一样,晚上睡眠的时间还是10:00-10:30 处于熟睡状态,但是早上起床的时间需要稍微拖后一些,可以在6:00-6:30 ,因为这个时间天刚刚亮,自然界阳气上升,人体的阳气也随之上升,起床后不易外邪侵袭。
其次,不触冒寒气,也就是通常说的“避风寒”。
立冬节气的天气会忽而升温,忽而降温,大连地区气候以风为主,需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躲避风寒。
最后,无泄皮肤。
是指室外大汗淋漓的运动需要减少,动物都已经准备冬眠了,人体也需要降低运动强度,以适应收藏之道。
食物推荐
鸭肉
大家都知道冬季进补,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如果马上开始高蛋白、高热量的进补,许多脾胃虚弱的人会消化不了,头上出现疖肿、毛囊炎,口唇生疮,舌苔厚腻、有口气等情况,即使正常人的脾胃,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时候鸭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鸭肉,性甘平,味微咸,不属于大热之品;入肺、脾、肾经,符合初冬的养生原则。《本草汇言》中记载:“鸭肉补虚羸,治劳热骨蒸”;《名医别录》:“补虚除热,利脏腑,利水道”;《食疗本草》:“补虚,消毒热头生疮肿。” 因此,鸭肉有补气益阴,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治疗虚痨病,骨蒸劳热,咳嗽,水肿等病症,是初冬季节平补的佳品。
推荐药膳—神仙鸭
材料:处理过的鸭子1只,蜜枣(黑枣)49个,白果49个,莲子49粒,玉竹15g ,酱油30ml
做法:
1、鸭子洗净沥干待用,鸭腹内不可有水;
2、蜜枣去核,白果去壳,莲子去芯,将材料放入鸭腹内,装入容器,封紧,上锅蒸烂即可食用。
功效与主治
健脾益精,滋养阴血。治疗气阴两虚的体虚羸瘦,体力不支、行动虚喘等症状。
方解
鸭肉补虚,强精、除热、利脏腑、利水道、消水肿、解毒;玉竹、莲子、蜜枣补气健脾、滋养气阴;白果滋肾润肺,固涩阴精,合用可健脾益气,填补阴液。无病的人食用亦可增力耐劳。
注意
鸭子中,白鸭补虚,黑鸭性偏寒,易滑中,不宜食用。服用药膳时,忌食木耳、豆豉、胡桃等。
科室链接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是整合医院体检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建立的科室,是专门针对个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改善个人整体功能状态,实现疾病预防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病后防复”为健康管理干预主要工作内容。提供中西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随访管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