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晒背” “坐热石墩治痛经”引效仿,跟风前听听医生怎么说
夏秋轮转,转眼间迎来三伏的最后一伏——末伏。这个夏天,网上掀起三伏天“晒背”“石墩治痛经”引热议,养生作为热门话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晒背应该怎么晒?坐在高温下的石墩上真的能治痛经吗?
医学指导

谁能晒怎么晒有讲究 孕和年龄较大的老人 不建议晒背
三伏天到来后,网络上掀起一股“晒背风”。有网友称三伏天晒背是“不要钱的‘天灸’”,能够祛湿、补充阳气,也有网友尝试后反映晒背变晒伤,甚至还出现了中暑的症状。晒背有养生效果吗?
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家、妇科副主任医师陈育颖表示,中医学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一段时间,而背部有督脉以及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利用三伏天晒背,能够有效祛风寒、消除阴翳,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部分寒性疾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晒背主要是适用于平日畏寒怕风、动辄打喷嚏、易感冒的虚寒体质人群,还有食后腹胀打嗝、腹泻便稀溏、舌质淡、舌边有齿痕的脾虚湿盛人群,以及早出晚归不见日光的上班族。紫外线过敏的人,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人群,以及气阴两虚阳盛体质的人,孕妇和年龄较大的老人不建议晒背。
同时,晒背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在时间的选择上,可以选择9时至15时进行,时长因人而异,要考虑身体的耐受情况,不要“贪多”,防止晒伤。晒背做好防护,如戴帽子、打伞,避免暴晒引发中暑。同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以及防暑降温药品。晒后不要立刻进入温度低的空调房,防止将暑热封闭在汗毛孔内,引起不适。
坐热石墩治疗痛经 不可行
盲目轻信偏方 可能贻误病情
前段时间,有网友声称坐在高温下的石墩上可以治痛经,引起部分女性朋友效仿。
陈育颖主任表示,从中医角度讲,痛经多由于体质虚寒,气血不足,寒湿内生,或者是平日喜食凉饮,不善保暖,寒邪直中,导致经期出现小腹坠胀刺痛。坐在晒热的石墩上其实与热敷小腹、饮热饮的原理一样,都是通过温热效应祛寒、温经活血,起到暂时的止痛功效。但是,石墩的温度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烫伤,因此不建议通过这种方式缓解痛经。
“ 痛经是身体内部气血失调及体质的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温热疗法就能治愈的。”
“对于任何疾病,预防大于治疗,痛经也是如此。”陈育颖主任建议,体质虚弱怕冷的女性平素应该注意保暖,进热汤热水、不食凉饮、不暴饮暴食,固护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要早睡早起、不熬夜,养肝存阴,调节阴阳。在非经期可以采用中药配合针灸调理,改善虚寒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疗痛经。
另外,继发性痛经很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子宫腺肌症引发的,这种情况需要明确的诊断、规范的治疗和长期管理,盲目轻信偏方还可能贻误病情。如疼痛没有缓解,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医生建议 三伏天 可以这样养生
陈育颖主任表示,三伏天养生可以从饮食、运动和休息几方面着手。
饮食方面忌冷饮和辛辣温燥的食物,日常多食用一些酸甘化阴的食物,比如酸梅汤、绿豆水,以及苦瓜、冬瓜、丝瓜、黄瓜、番茄等有利于利尿补水的食物。要多饮一些温白开水。
运动方面,要减少剧烈的消耗性的户外运动,提倡早晚的慢跑和游泳。不要熬夜,保证良好的充足睡眠。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脑供血不足,代谢缓慢,醒来后周身不适,头昏脑涨。
可以佩戴提神醒脑、芳香避秽的中药香囊,还可以艾灸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等保健穴,每周两到三次,每次持续10到15分钟,首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