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重静养 起居饮食有讲究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所谓“立”即开始之意,是夏日天的开始,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明代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有这样的描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蓬勃,植物蕃秀,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学科带头人丁丽介绍,立夏之后,天气逐渐变热,自然界的变化是昼长夜短,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于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正是养心脾的好时机。此时的养生关键在于“清”,清心、清淡、清净。
立夏之际的养生,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顺应夏季的特点,及时调整生活、工作、起居,尽可能的让我们的机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颐养和放松。
睡眠
顺时入眠 合阴合阳
立夏时节,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消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晚睡”,不应晚于11点,以保证子时进人睡眠状态;“早起”,在5点至7点之间起床,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可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饮食
甘淡平和 调养脾胃
夏季阳气上升,食用过多油腻及辛辣之物,会引发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建议饮食宜清淡,诸如牛奶,豆制品、鸡肉、瘦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早晚餐时喝粥,薏米红豆粥、百合莲子粥等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适度增加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酸性食物可达到生津止汗的目的,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的供给,预防动脉硬化。夏季还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
运动
适时适量 动静结合
立夏以后气温渐升,阳气在外易蒸液汗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易伤心阴,耗心阳。此时应避免过度运动,造成大汗后伤及心气,建议选择户外散步、慢跑、八段锦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情志
静养勿躁 精神内守
夏季养生对应心,天气转热,心神易动,应重视心神的调养。做到“使志勿怒”,情志不能压抑,要神清气和,安闲自乐,欢乐开怀,可以有选择地多做一些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书法、下棋、种花、听音乐等,静坐冥想,是修心的好方法。可利气机,通泄自如,恬淡虚无,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经络调养
立夏时节应顺应自然之气,五行中夏季主脏为心,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为火脏而主阳气,又最易为阳气所伤,故立夏时中医养生应以驱邪、固护心阴心阳为原则,经络穴位以养生调理心经为主。
【劳宫穴】
位于手心处。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臂内侧,腕关节横纹中央上2寸处。有养心安神,理气宁心之功效。按揉内关穴能够缓解心悸、胸闷、胸痛,起到养心通血脉的作用。
【足三里】
位于膝关节外侧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外开1横指处。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效。
刺激此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常按揉足三里穴还能补气血,抗衰老,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
立夏节气
是天地间生机勃勃
奋发向上的开始
让我们感受自然、静心宁志
迎接五彩缤纷,期待收获满满!
专家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