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运动损伤,权威专家来支招!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行动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热爱运动,随之出现的运动损伤也日益增多。科学认知运动损伤,并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医学指导
中西医结合骨外科学科带头人 齐志明教授
什么是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神经的受损。在日常体育运动,特别是一些对抗激烈运动中,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伤筋动骨”。
引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准备运动不足、运动安排不合理、身体功能和精神状态差、运动装备配备不当、场地环境与气候等。
1准备运动不足
不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或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都容易造成运动中损伤。
2身体功能和精神状态不好
如睡眠或休息不好、思想混乱、情绪激动或者在实践中由于恐惧、犹豫或过度紧张等原因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3运动装备配备不当
穿戴或使用不合适的配件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如穿着鞋子应符合所参与运动的要求,并且能够对足部及脚踝提供足够的支撑与减震效果;衣物材质应符合所参与运动与气候的特性。运动专项装备如球拍、滑雪设备等都应依据自己身高体重选配。
4场地环境与气候
球类、田径、游泳及冰雪项目对场地要求较高,运动场地达不到要求,发生运动损伤几率就会上升;中长跑、马拉松、铁人三项、长距离游泳及公开水域游泳等项目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应避免运动员出现失温、中暑等运动伤害。
运动损伤症状
运动损伤早期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及负重困难等症状,且多伴有肢体及关节功能障碍的表现。
1.骨与关节损伤
发生骨折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可伴有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发生关节脱臼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可伴有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发生关节表面的软骨损伤、关节间隙的纤维软骨(膝半月板及腕关节三角软骨复合体等)损伤,均表现为关节活动时疼痛及绞锁等。
2.关节内外韧带损伤
主要表现为关节不稳及其继发的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
3.软组织损伤
皮肤擦伤及裂伤以疼痛为主,深筋膜撕裂伤会引起肌疝出现局部明显疼痛,肌肉、腱、肌腱止点损伤表现为相应肢体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囊及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表现为相应关节活动时疼痛、不稳定及功能受限。
4.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脏器损伤以及神经损伤等。
运动损伤如何就医
做为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损伤不同于传统骨科创伤,在专科查体、特殊检查、诊断、微创治疗、康复技术及预防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因此,一旦发生急性运动损伤,应及时到具有运动损伤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医,防止产生并发症。慢性运动损伤可根据伤病程度选择合适的就医时机,重者须尽早就医。
运动损伤如何治疗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观点是PRICE原则。应用PRICE流程,按照P-Protect保护、R-Restrict限制活动、I-Ice冰敷、C-Compression加压包扎原则处理及治疗运动损伤。
01保护
立即停止运动,保护受伤部位,避免患处进行受伤动作,防止二次损伤。
02休息
关节的固定和制动,同时恢复期也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03冰敷
受伤后立刻在软组织损伤较明显处(即肿痛显著处)冰敷降温,以减轻疼痛、收缩血管、减少渗出,从而缓解受损组织的肿胀和炎症。单次冰敷30分钟左右,间隔3~4小时为宜,在冰敷的过程中不要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皮肤的冻伤。
04加压包扎
稍用力包扎患处,松紧程度应该适中,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如有条件可选用弹力绷带。
05抬高
具体操作为将患肢抬高(平卧时稍高于心脏),以减少出血和患肢肿胀,有利于关节的消肿和康复。
专家提醒,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断裂、神经损伤等严重的损伤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受伤之后不但要进行医疗救治,还要注重系统的康复治疗,不要急于恢复运动,要让受伤部位得到充分的休养与康复治疗,这样才能有利于回归到日常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