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感冒就要“验血”, 小小化验单能看出什么?
一提起去医院看病,很多人都表示有点头大,总抱怨医院开这样那样的检查检验,不知道有没有用;采完血好不容易等来了检验结果,看不懂,也不知道各种箭头代表什么意思。究竟有没有用,先从最常见的血常规检查说起。
血常规检验主要验什么?
血常规化验单一般有20个多项目,但实际就分为3大部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1.白细胞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也称白血球,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是身体的“卫士”,当它们发现识别“敌人”侵入时,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受侵犯部位,将“敌人”包围、吞噬。
白细胞计数是白细胞部分的关键指标,反映身体的免疫功能,如果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意味着身体存在感染、炎症、血液系统肿瘤或其他疾病。
2.红细胞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是血氧运输的最主要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部分的关键指标,如果血红蛋白降低,可能存在各种生理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病因。
3.血小板
血小板(Platelet,PLT),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骨髓巨核细胞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细胞质,具有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及血块收缩等功能,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计数是血小板部分的关键指标。如果血小板计数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意味着身体存在凝血障碍或其他血液疾病。
在血常规报告单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数值(↑)或(↓),这表示测定结果高于或低于参考范围。对于轻微的数值异常,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参考范围是基于95%的健康人群,还有5%的健康人群不在这个范围内。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定期关注并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复查即可。
如果数值偏离参考范围太多,或者相关症状明显,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生提醒
常见疾病,如感冒,不要乱用抗生素,要根据症状轻重到医院及时就诊,查清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通过血常规能及时明确病因,听从医生的安排,合理用药,才能更快好起来。大多数的感冒都是病毒感染造成的,服用抗生素没有任何的效果,反而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疾病病因比较复杂,最终的诊断还请交给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