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 益气 防寒,冬至养生有妙招!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人们常说“冬至已至,春归有期”,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从冬至日起便开始进入“三九天”了。“寒极心向暖,且待春风来”,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专家传承工作室主任周正国提醒,冬至做好养生,以安度寒冬,为明年积蓄能量。
根据不同体质酌情进补
冬至进补,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酌情进补,切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但花费巨大,还容易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忌盲目食补。如一些体质虚弱和患关节炎等疾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羊肉、喝点儿热乎乎的羊汤是有好处的,但也不要盲目地吃,如果体内有积热,肝火旺盛,吃羊肉可能更上火。牙疼、牙龈肿痛、舌头溃烂的人,一般是体质湿热,最好少吃羊肉。另外,患风热引起的感冒者,也不要多吃羊肉,以免加重病情。
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最重要。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不同的补法。
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人参、阿胶等会引起发胖,年轻人长期进补温热类补品会导致上火等。补药不是多多益善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不利健康。
冬至养生重在防寒养胃
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内客于胃,伤及中气,运化失司,气机凝滞,不通则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寒冷可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胃部的血管痉挛、收缩,胃内血流下降,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胃黏膜保护力下降,导致炎症、溃疡等,从而出现胃胀、胃痛。正因为如此,冬季历来是胃病高发季节,轻者出现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所以冬季需做好保“胃”战。
天气寒冷时,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被,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食物要易于消化,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温食是暖胃的最直接方式,早晚饭喝些热粥对胃肠健康大有裨益,要避免过食生冷、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之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可以调节胃肠节律,保障胃肠健康。
专家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