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药物怎么选?这份用药手册来告诉你!
充足的睡眠
均衡的饮食
适当的运动
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和心理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失眠困扰。失眠不仅影响情绪,甚至还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失眠表现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主要表现有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
根据病程分为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
治疗手段
失眠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心理治疗是失眠的首选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或者无法完成时,酌情给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应用会产生副作用和依赖性等潜在风险。对于短期失眠者应积极寻找并消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在无法完成心理治疗时,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快速消除失眠症状,避免转为慢性失眠。
怎样选择失眠药物
1新型药物
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扎来普隆为治疗失眠的首选用药。该类药物起效迅速,不产生次日困倦,药物依赖性风险低,安全性高,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维持睡眠障碍的人群。
2传统药物
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等。该类药物可产生次日困倦,还存在跌倒和呼吸抑制风险,对于次日有重要活动或从事高空危险作业的人群不适宜,老年人和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者亦不宜选用。
3其他药物
雷美替胺,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人群;苏沃雷生,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的成人;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适用于失眠同时伴有抑郁、焦虑心境者。
用药注意事项
推荐以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为最低有效剂量。
用药时间一般不要超过4周,超过4周失眠症状未改善,需由医师重新评估,必要时更改治疗方式。
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避免突然终止药物治疗,应采取逐渐减量的方式。
对于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失眠者,首选心理治疗,尽量避免采用药物治疗。
所有治疗失眠的药物均需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应用,请勿擅自购买服用。
医生提醒,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进餐,睡前不要过饱或空腹;睡前避免喝浓茶、喝咖啡、饮酒和吸烟;睡前3-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