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减重门诊
MDT 实施优化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为深入贯彻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医急发〔2024〕21 号)要求,紧密结合《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我院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整体工作部署,成立“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门诊”,致力于为肥胖患者提供专业的减重治疗服务。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效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特制定多学科协作(MDT)实施优化方案。本方案旨在通过整合医院内部多个学科的资源,建立高效的 MDT 团队,为肥胖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提高减重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二、MDT 团队组建与职责分工
首诊医生:筛查、监测、建立健康档案,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BMI,完善相关理化检查,根据患者目前身体状况,联系相关科室医生组成其个性化减重MDT团队。
内分泌科医生:负责评估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状态,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相关的肥胖病因,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营养科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减重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膳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中医医生: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通过望、闻、问、切进行体质辨识,制定中医调理方案。采用中药内服、穴位埋线、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调节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辅助减重治疗。
心血管内科医生:评估肥胖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排查心血管疾病风险。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案,确保减重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安全。
康复医学科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提高患者的基础代谢率,促进体重下降。
神经内科医生:关注肥胖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减重观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信心。
普外科医生:对符合手术指征的重度肥胖患者(如 BMI≥32.5 且伴有严重并发症)进行手术评估和治疗。开展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胃旁路手术等减重手术,并负责术后的外科管理和随访。
三、MDT 门诊诊疗流程优化
(一)患者初诊标准化流程

(二)患者复诊流程
门诊护士为患者预约复诊时间,复诊时间一般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和病情变化而定,通常为2周后。首先到护士站报到,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臀围等基本体格数据,并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收集患者过去两周的体重变化情况。MDT 团队成员再次进行会诊,根据患者的复诊检查结果、体重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反馈,对原有的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在复诊过程中,MDT 团队成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强调坚持治疗的重要性,解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门诊护士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记录患者的复诊情况和治疗方案调整内容。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下一次复诊时间,并告知患者在随访期间如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可随时与门诊联系。
四、MDT门诊质量控制
成立 MDT 门诊质量控制小组,由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MDT 团队各科室负责人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对 MDT 门诊的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病历书写规范、诊疗流程执行情况、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患者随访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责任人。各科室和责任人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收集患者对 MDT 门诊诊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对患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不断优化 MDT 诊疗流程,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 MDT 门诊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