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

特色医疗

特色医疗

从技术到理念全面迈入“数字骨科”时代——市二院重点专科系列之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11 浏览量:

        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手术、3D打印及现代三维矫正技术、基于5G通信的医疗数字化智慧服务、中西医结合诊疗双管齐下、个体化运动康复评估与训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和前沿理念,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连市骨科医院)成为了现实。
        作为大连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项目,市二院中西医结合骨外科及康复科借登峰之势创新发展,阔步迈入了学科建设的快车道,全面呈现大连骨科事业的“硬实力”。为全面发挥重点专科辐射作用与医疗服务能力,切实提高群众就医精准匹配度,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开设“重点专科”系列宣传,全面展示学科特色、专业优势和学术影响力。

机器人“大显身手”关节置换精准定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然而,不少患者并不重视疾病早期的规范治疗,来到医院时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得不面临关节置换的结局。然而,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人工关节假体到底安装在了什么位置、角度误差有多少,医生们只能感觉到一个大概,并没有精确的点位信息。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医生,也难以做到完美。

        为了带给患者更精准的治疗,帮助患者最大程度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由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齐志明教授率领的,由关节与运动医学科阮文礼、王国华、李荣俊主任等专家组成的实力团队化身关节“雕刻师”,在导航技术和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建模、测量和设计,术中实时调整,精准完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据悉,自2020年市二院开展东北三省首例计算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中导航技术开始,到2022年引进骨科机器人并成功完成了大连市首例机器人辅助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再到成功完成东北地区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市二院早已全面迈入“机器人时代”,实现个性化“数字骨科”医疗模式。

高精尖单髁置换 让患者保留“膝”望

        尽管骨科机器人的应用,让关节置换与重建手术更加标准化、精准化和个性化。但是,多数患者一听到要换掉“原装”关节还是会望而却步。其实,在市二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团队秉承“外科手术微创化”理念,十分注重微创保膝理念,对于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并不一定需要进行全膝置换,也可以选择单髁置换术。

        据介绍,单髁置换术简单来说就是哪里坏了换哪里。该技术不需要去除前后交叉韧带,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更大,步态更接近正常,上下楼梯更加容易,康复周期更短。团队遵循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阶梯化、个体化治疗原则,对不同时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阶梯化治疗方案。目前,团队每年开展“单髁置换保膝手术”200余例,此外还开展胫骨高位截骨术等保膝手术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力求为广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功能。

关节镜“精益求精”精确定位的微创技术


        微创及快速康复是当今外科手术的主流理念。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关节镜的发展对关节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市二院作为大连地区关节镜微创手术的先行者,团队采用这种微创、直观、精准的手术方式治疗半月板撕裂、交叉韧带重建已十分成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在市二院,关节镜手术已成为广大如髋臼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肘关节僵硬等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早在2022年,一名52岁的患者在久坐后腹股沟区出现疼痛,患者曾辗转多家医院,经过X光及核磁共振检查均诊断为髋关节滑膜炎,给予对症消炎止痛治疗,但是病情反复。患者慕名来到市二院后,经详细术前检查及方案设计,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团队最终诊断为FAI(髋关节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这是一个目前被大多数医生忽略的疾病,如果不早期治疗会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最后只能进行关节置换术。和患者充分沟通后,团队采用髋关节镜微创手术,成功解决了病人的疼痛,同时阻止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髋关节镜微创技术不仅填补了大连地区关节镜领域的空白,也为髋关节疼痛的微创治疗开启了新篇章。据悉,目前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平均每年开展膝关节镜约800人次、肩关节镜约200人次、髋关节镜约30人次。在骨科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已成为大连乃至东北领跑者,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