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说到AR、VR
相信很多人已经很熟悉了
但是说起MR是不是很陌生?
将病灶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呈现在医患双方面前,使术前沟通、手术操作更直观、更生动、更精确,这种只有科幻大片里才出现过的场景,如今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得到了实现。
自6月7日以来,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科主任慈元教授团队通过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完成了多例脊柱手术。
“历历在目”
术前沟通更直观
张阿姨在2周前突发腰背疼痛,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经过慈元主任团队检查,诊断为腰椎骨折,需要行椎体成形术手术。
在腰上做手术,会不会影响日后生活?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担心,慈元主任借助混合现实技术,将患者 CT 影像重建为虚拟三维实际模型,描述了其目前脊柱存在的问题及手术方案,让患者的病灶大小及位置从“了然于心”到“历历在目”,打消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通过这个技术,将体内的病灶位置清晰的展示了出来,我看到的不再是难以读懂的影像报告,对病情也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心里踏实多了。”张阿姨说道。随后,慈元教授团队通过使用混合现实导航技术,成功实施了手术。
“眼见为实”
手术更精准更安全
颈椎、腰椎等脊柱手术的病变部位深、操作空间小、毗邻中枢神经和大血管,经椎弓根徒手穿刺传统技术主要依赖医生的手术经验和操作技能,存在“看不见、瞄不准、摸索前进”的问题,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来讲仍是一项复杂且风险较高的操作,一旦误伤血管和中枢神经就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就像拥有了一双透视眼,术中医生通过MR眼镜中的三维立体影像将患者病灶及周围组织看得一清二楚。”慈元主任表示,通过混合现实技术,为医生的每一刀、每一针提供精确的数字科学依据,减少了对于经验和医生空间想象力的依赖。医生可通过MR实时观察并调整手术器械在脊柱内的移动轨迹和角度,避开重要神经和血管,减少患者接受X光透视的次数和剂量,提升了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混合现实技术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的成功应用,开启了市二院脊柱微创手术的全息影像时代。作为市属唯一一所兼具中西医结合特色和骨科为龙头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市二院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手术,其精准、智能、微创的手术技术和诊治效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今后,医院将继续坚持精准、微创、个体化的治疗理念,不断精进手术技术,以高质高效医疗服务为滨城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