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家万户围坐餐桌共享中秋家宴,当出游人群举着国旗打卡热门景点,有这样一群身影,始终穿梭在诊室间、无影灯下,用专业与坚守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他们就是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
长假期间,市民出行探亲、休闲运动的频次显著增加,意外摔伤、运动损伤、老年突发骨折等接诊量较平日大幅上升。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科学统筹医疗资源,从门诊接诊、检查诊断到手术救治、术后护理,各个环节无缝衔接、高效运转。医护人员们用一个个守护生命的温暖故事,生动书写着“生命至上”的医者担当。
日常坚守不缺席 精准诊疗解民忧
在4楼病区,手足外科于鹤医生、小儿与骨肿瘤科付广宇医生和骨伤科杨涛医生的身影,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各个病房。整整8天长假,他们没有一天缺席。
高中生小王假期运动时不慎摔倒,左脚立刻肿胀且剧痛难忍,被家人紧急送往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外侧韧带撕裂。见孩子疼得皱眉,家长既焦虑又纠结:择期手术怕错过韧带恢复 “黄金期”,恐留病根还耽误课程;可又担心“假期医生人手少”,手术效果与恢复进度无保障。

了解诉求后,手足外科于鹤医生立即为小王安排详细检查,同时在心中反复核算“治疗周期”与“开学时间”的匹配度。他当机立断:“不能等!现在就安排手术——既能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还能让孩子假期内完成初步康复,开学即可正常上课。” 专业清晰的诊疗规划,彻底打消了家属的顾虑。
手术全程顺利,术后于鹤医生更将小王的康复挂在心上,每日到病房亲自指导康复训练。双节假期一结束,小王便背着书包重返校园。
小儿与骨肿瘤科在节日期间也接诊了多为高龄老人患者,其中5位老人因股骨粗隆间骨折急需手术——这类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长期卧床,极易引发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诊疗和护理难度都极大。

每次查房时,付广宇医生总会先轻轻握住老人的手,轻声询问:“今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一句句温和的关怀、一个个贴心的动作,让病房里多了几分家的温暖。
深夜坚守 毫米之间守生命
如果说病区是“温暖的守护站”,那手术室便是“争分秒的攻坚阵地”。双节期间,这里的“深夜坚守”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台重度开放骨折,急诊保肢抢救手术直到凌晨3点才结束。创伤外科主任应凯率领方波、周锦明、李威等手术团队连续工作近6小时,期间滴水未进,只为守住患者的肢体与生命希望。

“可以放弃休假,但是不能延误患者的治疗。”应凯主任的这句话里藏着对生命的敬畏,也藏着医者的严谨。据悉,节日期间,创伤外科共完成急诊与择期手术近30台,每天的查房、手术、讨论、换药,都在为患者的康复铺路;每一个坚守的深夜,都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精准调方防风险 中医特色助康复
神经内科病房里,另一场“无声的战斗”也在持续进行。这里住着多位脑出血、脑梗死等重症患者。90岁的王大爷便是其中病情最凶险的一位——他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还合并了肺炎,基础疾病多、身体耐受力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赵伟医生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都过来详细查看王大爷的CT情况、仔细分析病情变化,再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实时调整用药方案。
“老人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保守治疗需要更精准的评估和护理。”
有一次凌晨,王大爷突发呼吸加快、血氧骤降,值班医生戴红红及时到场调整方案并紧急抢救,助其脱离危险。为了帮助王大爷更快恢复,李秋芳、张蕊等医生主动放弃假期,她们都会准时来到病房,为老人进行针灸治疗。

医疗与护理团队密切配合,为老人制定了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每天监测进食量和营养摄入情况,严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王大爷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生命体征愈发平稳。
这个双节,没有假期的休闲,没有家人的陪伴,但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从未有过怨言。他们或许错过了中秋的月亮,却在患者康复的笑容里,看到了更明亮的“光”。他们用专业和爱心,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用坚守和奉献,诠释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