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博采精髓 守正创新丨发挥中医药优势 市二院治疗新冠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3-01-09 浏览量:


       从2020年至今,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在疫情应对方面从未缺席,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已逾百年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大连市骨科医院),博采精髓,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推动中医药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入到疫情防控当中,护航百姓健康。

抗击疫情 中医药并非“慢郎中”
       在一些人眼中,中医药讲究慢功出细活,更擅长治疗慢性病。然而,抗击疫情三年的临床实践显示,中医药并非“慢郎中”,在疫情抗击中当仁不让,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症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韩志强表示,在奥密克戎变异株逐渐成为主要毒株之后,从中医角度看,核心病因病机与之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药及中西结合救治的效果依旧十分显著,尤其能够显著改善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减轻临床症状,促使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批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汇集众多名医大家,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名科,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疾病预防、康养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自疫情爆发以来,该院多次组织医疗队参与武汉雷神山医院以及省内、市内等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中医专家组,通过抓住核心病机,围绕证候演变规律,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对病情较重或者伴复杂基础疾病的病例逐个进行会诊,确保中医全程深度参加疾病救治和疫情防控,做到中西医结合。

       呼吸科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主力科室。呼吸内科(肺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牟照红表示,该科采取“一人一方”,每位患者都使用了中医药治疗,辩证施以宣肺止咳平喘、散寒化湿解毒、清热养阴扶正等治法,若有神昏、烦躁、呼吸困难、汗出肢冷等危重表现,治以开闭固脱,解毒救逆。很多患者对中医药治疗非常信任,主动要求医生采取中医方式进行治疗。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强调的是多学科合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营养支持、护理、中医康复等,每个学科发挥各自优势、集体发力,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从而控制病情、逆转病情、降低病亡率。

       神经内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曲芳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合并有脑血管病的重症患者中,出现高热、便秘、昏迷的阳明腑实证多见,如西医退热效果不佳,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而且可以降低病死率。对阳明腑实证的患者,该科采用“通”法祛邪,使用中医内外合治之法,针对不同症状,口服三承气汤,五加减承气汤进行辨证加减:宣白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等,通里攻下。对于合并有中枢性高热,同时采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通腑泄热,双管齐下,效果显著。此外,科室还采用眼针疗法,根据眼针脏腑选穴原则及三焦选穴原则,给予患者针刺上焦区、肺区,具有见效快、手法灵活、经济实用、痛苦小、易于接受的优势。

       心病一科副主任、李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医学博士李国林表示,针对目前新冠肺炎合并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根据国家抗疫中医药防治第九版指南,集中优势资源发挥中医特长,实施“一人一方,精准施治”。对于新冠病毒诱发的心衰患者,通过艾灸熏灼体表夹脊穴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夹脊穴通过联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可平衡全身阴阳,通调脏腑气血,为沟通二者之枢纽,可同调二经,艾灸夹脊穴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心衰患者,可提高心衰患者的活动耐力,有效缓解病毒对心脏的损伤。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给予腹式呼吸配穴位按摩起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针对大便不畅的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大黄粉贴敷,充分运用中医外治法缓解患者症状。
辨证施治 中医药全过程全周期参与
       从2020年爆发疫情到今天,新冠病毒发生了多次变异,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经过三年的抗疫,也积累了很多临床救治经验,摸索出一套对无症状、轻症、普通症、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心病一科副主任、李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医学博士李国林表示,医院对于不同周期、不同类型的感染者,中医药采取辨证施治,分层分类救治的原则,做到全过程、全周期参与救治。

       中医讲究的是未病先防的原则,对尚未感染病毒、处于预防期的人,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中医专家根据第九版防疫指南以及临床实践,研发出多种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药方、代茶饮,如防疫预防代茶饮、防疫咽痛代茶饮等,帮助市民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对仅出现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轻症患者,该院会按照每位患者不同的症状,给予中药治疗,比如防疫发热肌痛汤剂,就适用于以发热为主,或伴恶寒、肌肉酸痛的患者;防疫咳嗽咳痰汤剂,适用于以咳嗽为主,或伴干咳无痰,或咳白痰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促进核酸快速转阴,防止病情发展,使轻症群体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针对普通型、重症乃至危重症患者,该院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一人一方、一人一策”,西药加上中药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针对高龄且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该院实施多学科联合,早期干预,辨证论治,重视基础疾病变化,抓住主要症状和核心病机,确定好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方案,防止基础疾病发作,迅速阻断病情。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改善发热、促进炎症吸收、改善胃肠功能等方面效果较好,有时可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针对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传统的四君子汤、四物汤可以帮助扶正固本。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中医专家组还研发出了防疫恢复期汤剂,适用于疫病后期气短、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的症状。该院医生还会指导恢复期的患者开展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健身功法的训练,通过适当的运动,即能舒缓情绪,又能强身健体,加快恢复,非常受患者欢迎。
       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服用中药汤剂,中医仍有很多方法辅助治疗,比如中药雾化、中药灌肠等。针灸推拿二科副主任、中医临床医学博士、辽宁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丁丽表示,针灸、艾灸、推拿、放血等很多中医传统疗法在解决高热不退、乏力气短、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食欲下降等问题上有独到之处。比如在耳尖、大椎、少商穴放血具有退热作用,放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现代医学也证明放血有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等六大作用,该院对很多患者都采用了这种传统中医疗法。

       守正创新 交出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答卷
       始建于1917年,已逾百年历史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保障群众就医需求,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抗疫之路。作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该院在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能力、科研教学水平等方面在辽南地区居于领先水平。目前该院拥有国家级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4个、省级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其中,中西医结合骨外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被评为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建设项目。
       近年来,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博采中西之长,以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为重点,优化中医资源规划布局,在实践中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改革创新中西医联合诊疗模式,先后成立中医治未病中心、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中心、中西医结合代谢性疾病(脂肪肝、痛风、高尿酸血症)防治中心等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增设心脑血管病、呼吸、肿瘤和肾病等中医优势专科特色门诊、中西医结合椎间盘MDT门诊、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MDT门诊、中西医结合肺癌MDT门诊、中西医结合胃癌MDT门诊、下肢感染及周围血管病门诊、糖尿病足及创面治疗门诊等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病门诊,加强中西医协作和协同攻关,使用中西医两法提供服务。

       据悉,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即将开工建设,新院区将补齐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短板,新老院区协同发展,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大连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一期建设已启动,已建成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心,未来将打造成为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创新示范基地。下一步,该院将以新院区项目为契机,积极申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打造具有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