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到的内容。近日,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慈元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椎体成形术,标志着大连市第二人民院脊柱科手术在精准化、智能化、微创化的进程中,再次成功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病例回放
今年83岁的刘阿姨在买菜时突感腰部疼痛,在休息几日后,腰痛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不仅起床困难,就连翻身都需要老伴帮忙才能完成。怕延误病情,刘阿姨在家属的陪同下,慕名来到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脊柱科主任慈元接诊后,经检查诊断为腰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需手术治疗。由于刘大娘腰椎椎弓根极细,直径仅有2毫米,还伴有骨质疏松症,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为了保证手术过程中不破坏椎弓根内壁,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慈元主任带领团队讨论,为刘大娘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即采用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椎体成形术。

术前,通过采集患者的三维CT数据并将其导入到机器人术前规划系统中,提前确定穿刺位置、角度、深度等信息。术中,在“机器人”的精准定位下,慈元主任率领团队按照精确规划好的穿刺入点及路径,避开椎管内神经,使穿刺针经过安全路径进入目标区域,进行骨水泥注入,13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当天刘大娘便能下地走路,她不禁感叹:“机器人真是神奇,2毫米的小切口竟然解决了我腰痛的大问题!”

什么是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全称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微创手术方式。通过椎体成形术,达到缓解病人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稳定性、强化椎体等效果。慈元主任介绍,“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微创手术的优越性比较大。因为老年人基础病比较多,做传统手术的话,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风险性较大。而这种微创技术针对基础病多的老年患者来说风险小,安全性高,而且术后恢复快。”
应用机器人优势在哪
在脊柱手术领域,存在“险、难、盲、缺”四大难题。由于毗邻重要血管神经,术区空间狭小、信息有限,脊柱手术一直都是骨科手术中的高难度领域,又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
脊柱科主任慈元表示,手术机器人辅助PVP手术技术,无需连续术中透视扫描,术者及患者射线辐射量少,节省手术步骤和时间;定位精准,误差小于1毫米,做到“指哪打哪”,使医生“看得见、打得准、拿得稳”。有效降低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风险,具有精确度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更好地保障手术安全性。
科室链接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科为辽宁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非手术与手术、微创手术并举。
2022年1月,在学科带头人慈元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率先开展了大连首例机器人辅助下脊柱微创手术,并相继成功完成多例同类型手术。慈元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脊柱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大连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运用微创手段治疗脊柱疾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颈椎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侧弯、脊柱结核及肿瘤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诊疗范围】
各种类型颈、腰部疼痛,颈、腰间盘突出症;各种类型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各种类型颈椎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创伤、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
【诊疗特色】
在国内早期开展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等疾病。开展了机器人辅助下微创通道下腰椎减压融合术、微创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经皮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等。完成了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后纤维环修复及椎间融合手术,有效降低了腰椎间盘手术后的复发率。运用显微镜技术,微创治疗颈椎病及腰椎管狭窄症,完成了胸椎管狭窄的后路360度减压、脊柱畸形、结核和肿瘤等脊柱高难度手术;应用3D打印技术、现代三维矫正技术对各种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进行系列化个体化治疗。
专家链接

慈元
脊柱科
主任
学科带头人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脊柱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
大连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大连市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连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

王罡
脊柱一科
副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
现任省中医骨伤科常务委员
省中西医骨科微创常务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李志君
脊柱二科
副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日本东京齿科大学附属市川市综合病院访问学者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