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特殊时期,一份“阴性”核酸报告,不仅是通行证,更是定心丸。8月28日,市二院派出14名医护人员支援大检方舱。其中,9名队员参加核酸检验组、5名队员参加核酸接收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接收组。
在经过连续两个大夜班后,5名队员接到闭环管理的通知。没有犹豫,大家立即回家收拾行李,开启了方舱与隔离酒店“两点一线”、归期未定的支援之行。

接收组每组由三家医院组成,主要负责样品接收、录入、拆箱、清点、摆管、编号等工作。每组实行轮班制,早午夜三班倒,每班次需完成3.5万管的标本量。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

大检方舱内是堆积如山的标本和埋头苦干的检测人员,这轮标本刚要处理完,新一轮的标本又送了过来。就这样,一轮又一轮,每班次需要在舱内不停的工作七八个小时,大家就这样一次次刷新着记录。面对巨大的样本量,三家医院的领队带领队员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默契配合,力求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她们说:“我们要同心抗疫,守护这座城!其实这其中还有一座城,它叫作‘众志成城’。”为了不耽误检测时间,她们只能趁着标本没有及时送到的间隙,坐在舱内短暂的休息一下。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裴楠是两位孩子的母亲,一个正值高三,另一个则刚上小学一年级。两个孩子都处在学习生涯里的起步与冲刺的关键时刻,但她无暇顾及孩子们,毅然决然冲到了抗疫一线。她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所付出的努力,定会在沉寂与分离中蓄积能量,迎来绚烂的绽放!

“我是队里孩子们的大姐姐,我必须要保护好他们,然后带着她们打好这场仗。”门诊护士徐雪梅虽已年过五十,但却保持和年轻人一样的工作效率。防护服的厚重,口罩的紧压、疼痛,还有护目镜起雾……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徐雪梅总会抢着干,为大家分担工作任务,从没喊过一声累。

急诊科护士林琳在接到支援任务时,立即结束尚未休完的假期,投入到支援大检方舱工作中。穿上防护服,她是满怀热血冲锋在前线的战士;脱下防护服,她是孩子最亲爱的妈妈,也是妈妈最心爱的女儿。然而孩子的网课、妈妈的生日林琳却都缺席了,虽然遗憾,但她却不后悔。

体检中心护士刘艳,孩子刚满三岁,每次视频通话,孩子都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稚嫩地呼喊妈妈,揪得她阵阵心痛。她也时常在想小家伙现在在干什么,有没有乖乖听话,有没有好好睡觉,有没有感受到妈妈的爱。没有人生来英勇,而是因为被需要才选择无畏!

护士范曦予,是位新入职的员工。她“初来乍到”却满腔赤诚,“未经风雨”却砥砺迎风。“我很荣幸能在这样的时刻为防疫工作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一定会尽己所能,冲锋在前,贡献青春力量。”

舱内工作依旧忙碌,但却处处充满着温暖和感动,感动来自于每一名医护无所畏惧的通力协作,感动来自于每一名医护工作中的互相扶持,更是来自于每一名医护舍“小家”为“大家”的职业精神!
在市二院,像裴楠、徐雪梅、林琳、刘艳、范曦予这样默默无闻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在用信念和坚守铸成钢铁般的抗疫长城。
大连加油!
抗疫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