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
年味,是对回家的期盼
是铺满一桌子的团圆饭
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时刻……
而对于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年味是心电监护仪“滴滴滴”的声音,是24小时随时待命的值班手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却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恪尽职守,以生命的名义,担负起健康的重任,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着何为医者。
放弃团聚 只为生命守护
急诊科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这是句常常被急诊人用作自我调侃的话,但这正也是急诊工作的真实写照。
由于职业特殊性,春节对于急诊科医护人员而言,意味着更加忙碌。醉酒、外伤、消化道出血、气道梗阻、心脏骤停……急匆匆的步伐声、抢救器械滴滴声以及紧张的呼唤声在急诊大厅汇聚。急诊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摆,紧张却有序地忙碌在医院急救的烽火前线。

“越是节假日,责任越大,面对随时而至的患者,我们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 从医20年,急诊科医生王永超已经数不清这是他在医院度过的第几个春节了。年三十那天,从接班开始,他就一直忙个不停,一抬头,已是晚上8点,他匆匆和家人通了个电话,接着又投入到工作中。对于家庭,他是愧疚的,但是职业性质注定了他必须舍小家为大家,患者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我是党员,应该冲在前面,感谢家人的支持与理解,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坚守让希望在这里发生
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随时抢救更是家常便饭。翻身、拍背、吸痰、清理排泄物,更换床单被褥,随时观察病人的体征……在这里,医护人员24小时无停歇,生怕一个疏忽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在这里,医护人员用爱心与责任心精心呵护着危重患者,为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今年是韩志强主任在重症医学科的第9个年头。9这个数字不大,但是换算成天数却是庞大的。在3285个日夜里,他几乎很少缺席,一有空就会来科室里看望危重病人,为患者的抢救制定及时有效的诊疗方案,即便是春节,他也一如既往。“来重症监护室的,大都是病情危急、护理难度大的病人。在里面没有家属陪护,我们就成为了危重患者们最信赖依靠的人。节日坚守,已经成为一种责任和习惯,因为每天看到患者,我就很心安”。
在病房中过年
也有“家”一样的温暖
内二科病房
“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2月1日上午,市二院内二科病房里祥和而温馨。农历正月初一,本是大家欢聚的日子,但对于刘大爷来说,这一天却有点特殊,有点遗憾,有点温暖。特殊的是,这天是他82岁寿辰,遗憾的是,这天没办法跟全家人一起庆祝,温暖的是,这天他收到了医护人员特意准备的生日惊喜。

刘大爷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卧床治疗,往年他过生日时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家人不能前来探视为其庆生。为缓解刘大爷的心里落差,给老人一个惊喜,内二科总责护士侯文郁及其他医护人员为刘大爷准备了精致的生日礼物。当大家为刘大爷点亮生日蜡烛、唱响生日歌、送上句句祝福时,他开心地笑了,陪在一旁的护理人员也很感动,这份心意满满的礼物弥补了老人没能回家过生日的遗憾。
普外科病房

“感觉整个人精神了很多,焕然一新了。” 住在市二院普外科病房的孙奶奶,一边照镜子,一边对身边的护士说。“医院很温馨,医护人员还给我洗头,让我在新的一年,从头开始。”

今年88的孙奶奶年前因肠梗阻行剖腹探查、小肠粪石取出术,“过年了,不能下床也洗不了头”孙奶奶的一句玩笑话,医护人员却记在了心里。随着孙奶奶病情逐渐稳定,农历大年三十那天,为了让她过个舒服年,护士蔡文源及高晓菲主动提出为孙奶奶洗头。拿起脸盆、调好水温,来到病房,将孙奶奶调整到舒适的位置后,护士们开始为她洗头。那专注的模样,就像在护理自己家人一样。一句“孙奶奶,水温可以吗?”拉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看到孙奶奶洗完头发后变的清爽精神,医护人员特别的开心。
向春节假期坚守岗位的
所有医护人员致敬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节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似乎并无太多不同,虽然每个人都热切的渴望与家人团圆,但却很难回家过年。对他们来说,比回家团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职责,是守护病人健康的使命感。


守护,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
守护,是为了无数生命的健康
感谢你们
带给患者温暖和希望
向每一个坚守岗位的
医护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