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生手记】十八个小时的坚守

发布时间:2016-05-26 浏览量:

  一个夜班,普通而忙碌,从昨天下午四点半到今天上午十一点,十八个半小时过去了,我可以下班了。走出医院大厅,温暖的阳光洒落在身上,很舒服。我停下了脚步,看着马路上来回的车流,又是新的一天,脑海中闪现出昨夜起伏的画面,心里感到坦然,不禁嘴角微微上扬,向家的方向走去。
  18个小时里,管床患者35人,收治新患者4人,其中包括两名重患,转入ICU,插管上呼吸机,另两位患者病情相对较轻,一个是普通肺炎,一个是肿瘤晚期,保守治疗。
  对很多人来说,吃饭、逛街、看电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但对病房里的“我们”来说,这一夜的故事却跌宕起伏,关乎生死。
 


 

  刚接班,就被通知收治一名老年女患,我一看患者,就发现老人已经昏迷了,但家属却认为是在睡觉。家属并不懂医学,不知道如果不积极治疗,自己亲人将会面临死亡,他们可能觉得医护人员是在夸大病情,脸上挂着不信任,心中充满了疑惑。我深知这恐怕是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立即向家属告知病情,让家属接受并同意采取有效治疗,家属真正明白了,才会选择相信我们,放心把家人交给我们抢救。几分钟的时间,我一边冷静指挥护士为患者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一边用最简练而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家属了解到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


  当病人推进ICU的那一刻,病情急骤恶化,心率已经开始减缓,血压测不出了,抢救已是刻不容缓,家属也更加清楚了目前病情的严重性。伴随着麻醉师奔跑的脚步声,呼吸机紧迫的报警声,我与两名护士、麻醉师齐心协力,成功完成心肺复苏,使病人度过第一个难关。

  可以松口气了,但工作仍没结束,新住院的普通肺炎患者需要开药下医嘱,已经住院的患者病情时有变化,忙着忙着,就到了午夜,走廊熄灯,病房安静了下来。

  半夜12点,一声刺耳的电话铃响打破了这安静,收治第二个重患,一个90岁独居老人,被邻居发现昏迷于家中,急呼“120”送入我院。老人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没有家属,没交住院费,开绿色通道,急诊救治,当病人病情平稳,已是下半夜两点了。

  没休息多久,又收治了一位肿瘤晚期病人,我和护士又忙碌了起来……从医多年,送走的病人属实不少,我看到无论家属年龄,职业还是阅历,在面对亲属离开的时刻,都是很难过。这个时候需要我做的往往不是诊断与治疗,而是陪伴,是一种心灵上的支持。
 


 

  我不愿提起不时发生的伤医事件,也不会抱怨这一宿的工作是否只值25元钱的夜班费。存在即合理,太深的东西我说不明白。我,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求问心无愧。记得看海岩写的《玉观音》中,有段话我印象深刻:我们的工作像一个场,身于其中,每个人的投入不是光为了那份工资,而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医务工作者本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驱动着我们,这才是我们忘我工作的动力之源。

  早上,第一个重患病情走向平稳,感激的家属送来饮料,祝愿辛苦了一宿的护士们护士节快乐。我想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不在乎东西贵贱,在乎的是这种理解和尊重。愿,这种和谐景象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