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李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月记

李铁教授治疗吐酸病的经验总结

中医“吐酸”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咽喉不适、口苦、嗳气、反胃等症状,应归属于“吐酸”、“呕苦”、“吞酸”、“嘈杂”、“食管瘅”等范畴。 
一、病因
感受外邪、寒热客胃;情志不遂、思虑太过;饮食不节、烟酒无度;素罹胆病、胆邪犯胃以及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为主要病因。
二、 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胃食管反流病基本病机,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肺失宣肃、胃气上逆,上犯食管,形成本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基础,土虚木乘或木郁土壅,致木气恣横无制,肝木乘克脾土,胆木逆克胃土,导致肝胃、肝脾或胆胃不和;气郁 曰久,化火生酸,肝胆邪热犯及脾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以致胃气挟火热上逆;肝火上炎侮肺,克伐肺金,消灼津液,肺失肃降而咳逆上气,气机不利,痰气郁阻胸膈;病程曰久,气病及血,则因虚致瘀或气滞血瘀。本病病理因素有虚实两端:属实的病理因素:痰、热、湿、郁、气、瘀;属虚者责之于脾。本病病机特点一为逆,二为热,三为郁。
三、辨证分型
1、 肝胃郁热证
主 症: 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或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或反食,易怒,易饥。舌红,苔黄,脉弦。
治 法: 疏肝泄热,和胃降逆。
主 方: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左金丸《丹溪心法》。
柴 胡10g 陈 皮15g 川 芎10g 香 附10g
黄 连10g 吴茱萸 5g 枳 壳10g 芍 药10g
甘 草10g
加 减:泛酸多者,加煅瓦楞、乌贼骨、浙贝母;烧心重者,加珍珠母、玉竹。
2、 胆热犯胃证
主 症:口苦咽干,烧心。胁肋胀痛,胸背痛,反酸,嗳气或反食,或心烦失眠, 
易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 法:清化胆热,降气和胃。
主 方:小柴胡汤《医方集解》合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柴 胡10g 黄 芩10g 陈 皮10g 半 夏10g 
炒白芍10g 枳 实10g 茯 苓15g 竹 茹10g
大 枣10g 生 姜(捣汁) 甘 草10g
加减:口苦呕恶重者,加焦山栀、香附、龙胆草; 津伤口干甚者,加沙参、麦
冬、石斛。
3、气郁痰阻证
主 症: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 法:开郁化痰,降气和胃。
主 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
半 夏10g 厚 朴10g 茯 苓10g 紫苏叶10g。
生 姜3片 
加减:咽喉不适明显者,加苏梗、玉蝴蝶、连翘、 浙贝母;痰气交阻明显,酌
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 瘀血阻络证
主 症: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嗳气或反食胃脘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 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 仁15g 红 花10g 当 归10g 生 地10g
川 芎10g 赤 芍10g 牛 膝10g 桔 梗10g
柴 胡10g 枳 壳10g 甘 草10g
加减:胸痛明显者,加制没药、三七粉、全瓜蒌; 瘀热互结甚者,加丹皮、郁金。
5、 中虚气逆证
主 症: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或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 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 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 方: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旋覆花10g 代赭石10g 人 参10g 生 姜10g
半 夏10g 大 枣10g 甘 草10g 陈 皮10g
炒白术10g 茯 苓10g
加减:嗳气频者,加砂仁、豆蔻;大便溏薄甚者,加赤石脂、山药。
6、 脾虚湿热证
主 症:餐后反酸。饱胀。胃脘灼痛,胸闷不舒,不欲饮食,身倦乏力,大便溏滞。舌淡或红,苔薄黄腻,脉细滑数。
治 法:清化湿热,健脾和胃。
主 方:黄连汤《伤寒论》。
黄 连10g 甘 草10g 干 姜10g 桂 枝10g
人 参10g 半 夏10g 大 枣 10g
加减:大便溏滞严重者,加木香、黄芩、茯苓,胃脘灼痛甚者,加吴茱萸、煅瓦楞、乌贼骨。
吐酸初病以实热为主,湿、痰、食、热互结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胃气挟酸上逆;久病火热之邪,耗津伤阴,虚火上逆,因实而致虚。初病在气,脾胃气郁失其升降,肝气郁失其条达,肺气郁失其宣肃,大肠气郁失其通导;气郁迁延,由气滞而血瘀,气虚而致瘀,或气郁久而化热,耗伤阴血,津枯血燥而致瘀,气病及血。 禀赋不足,素体亏虚,久病迁延,耗伤正气,均可引起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浊气内生,气逆、食滞、火郁、痰凝、湿阻、血瘀相兼为病,因虚而致实。






签名: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