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李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月记

李铁教授应用养阴柔肝法之药对总结
肝居膈下,藏血而主疏泄。《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精有四,曰精、血、津、液也。”可知肝既藏血,又蓄津含液。血与津液皆为有形物质,属阴,充于肝体之中,故有肝阴之称。李老强调:“肝阴宜充,而唯恐不足。”盖阴血充足,方能化气为用,职司疏泄之权。而阴虚则火旺,火旺则液亏,正不御邪,病难痊愈。肝阴宜养,法在柔润,取药宜甘。盖阴主内,生静,喜柔。柔者缓也,柔能制刚,润可生津,津液足则血有源,甘能补能守,其性和缓,能缓肝之急,助肝之用,益肝之体,李老临床用药注重养阴柔肝,现总结药对如下:
1.当归、白芍
用量:白芍15g,当归15g。
功效:养血柔肝,和营止痛。
主治:心肝血虚之心悸、头晕、胁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四肢拘挛疼痛等症。
当归辛甘而温,补血行血,走而不守;白芍酸而微寒,补血敛阴,守而不走。二药配伍,辛而不过散,散而不过敛,一开一合,动静相宜,使其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耗血,共奏养血柔肝、和营止痛之功。可治疗心肝血虚之心悸、头晕、胸腹胁肋疼痛等症。
2.白芍、甘草
用量:白芍30g,甘草15g。
功效:养阴柔肝,缓急止痛。
主治:血虚头晕头痛,肝脾不和,气血失调之胸胁不适、腹中拘急疼痛等。
白芍味苦而酸,养血敛阴,泻肝柔肝;甘草缓急,补脾胃。二药配伍,酸甘化阴,肝脾同治,共奏缓肝和脾、益血养阴、缓急止痛之功。可治疗头晕头痛、腹痛、胃脘痛等症。
3.白芍、枸杞
用量:白芍15g,枸杞30g。
功效:养血滋阴,柔肝平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口热干燥,心悸失眠。
按语:白芍酸寒入肝,能养血敛阴,柔肝平肝;枸杞味甘性平质润,功专滋养肝肾。二药配伍,一敛一滋,肝肾同补,使肾精得充,肝木得养,精血足而肝木平,共奏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之功,可治疗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症。
4.白芍、合欢皮
用量:白芍10g,合欢皮15g。
功效:益血和血,柔肝养心。
主治:肝血不足,肝木失养所致精神抑郁,失眠不安。
白芍酸寒入肝,能养血敛阴,柔肝平肝;合欢皮味甘性平,能解郁和血,宁心安神。二药配伍,共奏益血和血、柔肝养心、安神定志之功。可治疗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5.白芍、钩藤
用量:白芍10g,钩藤10g。
功效:养肝敛阴,平肝息风。
主治: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
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酸寒入肝,具有养肝体、敛肝气、平肝阳之功;钩藤甘微寒,平肝之力较强,也可清热息风。二者合用,白芍治肝虚之本,钩藤治肝旺之标,标本兼顾,共奏养肝敛阴、平肝息风之功,可治疗头晕、头痛之症。
6.白芍、槐花
用量:白芍10~15g,槐花10g。
功效:养肝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血虚肝旺,肝不藏血之月经过多、崩漏、吐血、衄血。
白芍味苦而酸,收敛肝阴以养血,养血柔肝而止痛;槐花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症。二药配伍,养肝柔肝与凉血止血并用,共奏养肝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吐血、衄血、高血压等症。阳衰虚寒、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7.白芍、墨旱莲
用量:白芍10~15g,墨旱莲5~10g。
功效:柔肝养阴,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齿衄、月经过多、紫癜等症。
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善于养血敛阴柔肝;墨旱莲甘寒,能补益肝肾之阴,又能凉血止血,故尤宜用于阴虚血热之出血证。两药配伍,共奏柔肝养阴、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衄、齿衄、月经过多等症。阳衰虚寒、大便溏泄者不宜用。
8.白芍、何首乌
用量:白芍10~15g,何首乌10~30g。
功效:补益肝肾,宁心益智。
主治:虚烦不眠,心悸不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漏等症。
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善于柔肝养血和血;制何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两药配伍,益肝肾养肝血,共奏补益肝肾、宁心益智之功。可治疗肝肾不足、心血亏虚之虚烦不眠、心悸不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筋骨酸痛、崩漏等症。阳衰虚寒、大便溏泄、湿痰者不宜用。
9.白芍、木瓜
用量:白芍10~15g,木瓜10g。
功效:敛阴柔肝,益胃开胃。
主治:胃阴不足之纳差、腹胀等症。
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养血柔肝,收敛肝气,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不藏血之出血证。木瓜味酸性温,敛肝和胃,兼化湿浊。两药同入肝经,共奏敛阴柔肝、益胃开胃之功。可治疗胃阴不足之纳差、腹胀等症。阳衰虚寒、外有表邪、内有实热、阴虚、食滞者不宜用。
10.白芍、白薇
用量:白芍10~15g,白薇5~12g。
功效:清热凉血,敛阴平肝。
主治:阴虚血热之眩晕、热淋、血淋、血尿等症。
白芍味苦而酸,性微寒,敛阴血而柔肝平肝;白薇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两药配伍,敛阴清热,共奏清热凉血、敛阴平肝之功。可治疗阴虚血热之眩晕、热淋、血淋、血尿等症。阳衰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用。




签名:汪莉